中国深圳2021年9月24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在“深耕数字化”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2021上,华为联合浦发银行发布了在金融数字化领域联合创新的关键进展,以仓储动产质押作为“物的银行”落地应用之一,打造浦慧云仓,让每个物品可被识别,让每条告警可被追踪,让每件货物可被信任,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真实、完整、快速映射。 2020年,浦发银行与华为联合发布《“物的银行”白皮书》,这是业内首次提出面向“智能物”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和设计体系。在此基础上,浦发银行以科技赋能,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物的银行”内涵,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创新。 浦慧云仓是以“产业供应链”为场景、解决仓储的数字化断点、弥补金融服务洼地、可实现动产可信、可管、易处置的仓储动产质押创新解决方案,以激活数十万亿的动产融资市场空间。 浦慧云仓实现动产可信、可管、易处置 传统动产质押业务中有很多痛点,因货权不清晰,导致“多次质押”;因仓储监管公司道德风险,导致“黄金变铜”;因缺乏数字化手段,导致过程监管成本高,流于形式;因缺乏处置平台,导致货物变现难。浦慧云仓通过在仓库端布设的RFID,称重和区块链PDA等设备,记录客观信息,货物进仓与融资放款匹配、还款与货品出库联动,实现有效控货,方便监管。通过贸易信息、感知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融合校验,厘清权属,精准估值,高效处置,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确保动产获得应有的估值,让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享受应有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产业供应链场景。 智能物联网升级,打造可信资产池 在物流仓储数字化的趋势下,浦发银行与华为通过前端部署智能物联网设备,引入AI能力和多维度数据的校验,将普通仓库转变为“金融仓”,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仓库的现场管理与业务流程中。实现贷前确权共识互信、资产评估真实客观,资产数量多方校验;贷款管理高效、易操作,全天候资产监控,随时可查,出入库管理风险管控,实时预警。 依托华为技术底座,浦慧云仓让每个物品可被识别,让每条告警可被追踪,让每件货物可被信任: 通过分布式RFID,实现出入库实时感知,实时追踪。。 基于华为盘古AI大模型,可以实现模型的高度重用,减少训练所需样本数量,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通过华为IoT平台,可以实现图形化建模,灵活定义、构建模型和统一管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数据交叉验证,对货物资产、仓储作业过程、人员和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 浦慧云仓监测中心,确保货物入库真实 在浦慧云仓监测中心,操作人员可通过盘古大模型进行货堆计数,并且与前端入库的扫码和重量数据及贸易背景数据进行校验,确保货物入库的真实性。 “浦慧云仓,作为浦发银行产业数字金融落地的一个试点,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To B企业服务市场的特殊需求,驱使我们不断思考,并变革我们的业务逻辑、重构技术能力,以更好地融入产业数字化的潮流中”。浦发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陈海宁表示,“通过数字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能力切入各个实体经济产业的供应链场景,浦发愿与华为携手探索,更好地实现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愿景。”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新场景和新业态会不断涌现。 “华为与浦发银行持续创新,为产业数字金融升级提供领先的技术产品和云基础设施全栈解决方案,利用科技创新加速产融服务升级,携手深耕产业互联和场景化金融创新。”华为企业BG全球金融业务部总裁曹冲表示,与浦发银行在浦慧云仓的联合创新,是华为发挥自身全栈技术优势,深耕传统产业数字化,与客户一起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实现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华为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在敏捷智能、产融服务、生态构建方面持续升级,帮助金融机构转型成为更好的数字化生态型企业,携手共建全联接、全智能、全生态金融。” 浦发银行与华为公司于2018年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并已经取得多项合作成果。2020年8月,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物的银行”白皮书》是双方智慧的又一结晶。后续,浦发银行将围绕用户体验,运用数字科技,与零售、通信、交通、医疗等行业进行融合创新,推动新一轮数字经济能级提升。 在万智互联的时代,“金融、科技、产业”将是一个紧密的联动体。华为与浦发银行以产业数字化为契机,聚合云上金融科技力量,服务社会、赋能客户,共创行业新价值。 华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线上举办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以“深耕数字化”为主题,汇聚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以及开发者等各方,探讨如何深入行业场景,把数字技术与行业知识深度结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业务流程,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催生体验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并发布场景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分享客户伙伴的最新成果与实践,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相关链接 : http://www.huawe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