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世界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2020年11月13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11月4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起主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共同承办的“2020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
论坛盛邀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金融界、产业界等领域的重磅嘉宾,以及全球关注大湾区发展的有识之士,就大湾区建设特别是创新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献计献策,共同助力打造世界级湾区的伟大梦想。
论坛围绕“世界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密码”这一主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升级、区域合作、互联互通、数据保护、共享、交易、金融与资本创新等方面,探求世界级湾区发展的密码。还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研究报告202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湾区能够产生非常强大的外溢效应,是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未来将大有作为。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我深信,通过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每个大湾区城市以互利共赢的精神,各自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我们一定能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的城市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进入以创新为核心的阶段,陈文玲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注重三点: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创新放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不仅可以激发内在创新能力,还可以继续在开放中利用好国际的创新资源。”陈文玲说。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联席董事总经理谢雯在论坛发言中说,大湾区坐拥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有深圳的科创能力,再加上广州的千年商都的底蕴,同时加上东莞、佛山深厚的制造业根基,各界一起合作,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循环”样本
当今世界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多边国际合作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全球资源的配置出现误区,新的技术变革遭到阻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快全球产业格局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收缩。
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在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方面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粤港澳大湾区则能够通过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打造“双循环”的地区样本。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的制度环境、良好的金融合作与创新土壤、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将使其成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最佳纽带。
深圳市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范德繁在致辞时指出,湾区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此次论坛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范德繁表示,面对疫情冲击,罗湖区打出了促销费、招大商、优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实现了V形反转,下一步将谋求推动口岸经济带、蔡屋围片区发展,着力打造包括战略型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等更多的产业形态。
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香港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金融枢纽的目标中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也能服务于国家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陈家强分析称,在外循环当中,香港给海外投资者提供包括服务业、制造业等在内的投资机会,在国内大循环当中,虽然更多依靠内部需求,但对海外资金同样是有需要的,海外投资者会继续追逐中国的投资机会,海外资金同样会进入内地市场,香港也能继续发挥引进资金的作用。
陈家强提议,香港在未来引进资金时,引入的不应只是资本市场或公路基建的投资,还应有更多民生产业、消费服务业的投资。
“香港结合一些海外资金,通过海外市场的经验投到内地服务业和生活方面的产业,进而为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的金融开放服务,我认为这就是香港未来一段时间的角色和任务。”陈家强说。
创新融入“双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的使命之一,是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一流湾区,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宗认为,一个成熟的国际科创中心的形成需要至少三个因素:科技的动力、资本引擎和市场。
张宗指出,创新要走进市场,产生效益,才能够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因此资本引擎在创新的过程中必不可缺,而市场则为创新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优必选科技CBO谭旻则表示,智能机器人可以很好地融合承载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项新基建核心领域的技术,有望成为新基建的最佳载体。未来5年,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期。
谭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突围的新动能。立足湾区、放眼世界,人工智能企业要紧抓发展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经济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添加科技助力。
北高峰资本及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则表示,所有的技术最后都要落在产业土壤上,产业投资在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好的机遇,应立足湾区的产业土壤,结合创业的氛围,把科技和资本双重注入的方式落到实处。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于占福称,大湾区要建设成世界级科创中心,需要拥抱开放式创新,这需要企业有理念和意识的改变、设立策略和创新的方向以及具体合作的网络建设和运作。只有具体一步步落实这三步,才能够让开放式创新真正在企业、湾区的内部运转起来。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郭屹建议,要发展经济和创新动力,政府应在扶持中小企业、推动创新从应用侧向基础侧转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沙盒制度、服务市场准入等方面适当放手。
创新赋能金融互联互通
林远栋认为,相比世界其他湾区,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互补性更强。大湾区的金融机构要利用好内外部资源,积极推进创新领域合作,让创新更好地赋能金融。
渣打银行今年宣布设立大湾区中心,以推动创新金融技术开发及应用。谢雯认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很多时候是应具体场景、交易场景、具体客户的需求,用金融科技的方法、用科技的方法去应运而生的。她透露,渣打看重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探索,最近渣打和香港金管局、泰国银行合作,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在香港和泰国银行之间完成了实时点对点的电子转帐和外汇交易。
陈家强认为,在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的接受度和企业投入都将持续攀升。粤港澳大湾区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众多人才在这里汇聚,科创基础和氛围浓厚,让金融科技企业大展拳脚。
Airwallex空中云汇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月婷表示,从全球视角看,跨境支付业已形成四大新趋势:全球化不可逆、科技持续赋能、新需求不断涌现、金融普惠性增强。从中国视角看,跨境支付业也已形成三大新趋势: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提升、跨境金融互联互通、监管科技逐步应用。
华盛资本集团CEO许戈则表示,未来随着跨境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高响应度平台有机会以股票交易为基点向债券、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拓展,基于海量的2C、2B的数据,通过高效的客群匹配打造“一站式”的、连接投资者与跨境资产的投资生态。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负责人姚辉亚表示,从金融视角看,大湾区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三个地方的金融服务体验存在明显差异;第二,要素的流动比较受限;第三,三地监管机制不一样。要解决这些问题,依赖于底层核心技术去构建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的能力。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主席邹剑雄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内地居民对配置海外市场兴趣很大,而香港的基金公司也对大湾区市场有极大兴趣,在初期,可以先行涵盖风险中、低及相对简单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