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11月23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经济在攻坚克难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环球网依托中央媒体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界力量,为各城市区县政府精准提升营商环境献言献策。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掘新的发展动能,激发新的市场活力,由《环球时报》、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20环球趋势大会 — 营商环境高峰论坛”将于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启幕。

为此,环球网财经记者对环球营商研究院专家组成员、中国诚信研究院院长张英杰先生进行专访,就营商环境变化、优化营商环境的聚焦和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访谈实录如下: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

环球网记者:《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正式实施,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您觉得中国的营商环境有哪些明显变化?

张英杰: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中国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于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被采信的改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明确营商环境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和法制保障这几个大的方面持续发力和深化,《条例》的发布对各地政府以及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指引,我们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制度层面的建设。

自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布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纷纷出台了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或者决定,并明确提出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负责人。并且在健全和推进全国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平台建设上努力,《条例》从总则到分则都对这一事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随着这些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逐步磨合、成熟,一个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营商环境将加速形成。

其次是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的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提升信息5G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服务中得到的广泛应用。目前,多地全面推行“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不见面审批服务,九成以上的行政服务事项支持在线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第三,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在企业开办、获得电力、办理税务等环节大力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理时间,建设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政务服务线上平台,推行“一网”、“一门”、“一窗”服务改革,已在多个企业办事事项实现“一次不跑”、“只跑一次”的服务目标,极大提高行政业务的办理效率和水平,提升了企业民众的获得感。

同时,以评促建的形式上,从整体评价到单个指标(具体行业)深化、督办和提升都取得了很多成绩。国家发改委从22个营商环境试评价到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发布《中国营商环境2020报告》,系统梳理2019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与亮点,集中呈现各重点领域的最佳实践、改革方案与路线图。

此外,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也开展了营商环境单项指标的深入和细化研究和评价,比如海关开展的口岸营商环境便利度评价,税务领域的营商环境评价等。这些行业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以及具体举措又会推动整个区域和城市营商环境的发展。

聚焦束缚市场活力的痛点、堵点

环球网记者: 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领域。除了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外,您觉得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本土化聚焦与深化方面有哪些突破吗?

张英杰:世界银行的评价是从企业办理某个事项的时间、程序、成本以及政府在办理该事项中的制度便利性这四个角度来评价的,更多的抽象出190个经济体当中最具共性的指标来进行考量,不可避免会忽略掉一些中国的因素。中国在做本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时更多的要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聚焦问题。聚焦分析束缚市场活力的痛点堵点在哪,哪些问题是技术性调整、政务服务的改进能改善的;哪些涉及机制问题,办一件事需要多个部门或层级点头同意,绕不开也拖不起,需要制度重构的;哪些是在现行的法律和制度下,办事难度大、耗时长、成本高,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需要先修改法律规定的;哪些问题是某个行业和部门所特有的。

再者,聚焦数据。基于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互联网+监管这些大背景下,梳理现有政务数据,通过企业办事留下的实时的数据去做客观的、动态的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一次,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

此外聚焦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通过不断健全相关制度以及沟通渠道,实实在在地为优化营商环境化解发展难点。

与此同时,深化行业和单项指标,开展重点整治。比如聚焦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十大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完善落实重点行业评价数据结果的深化应用、营商环境问题追查机制、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管机制等。

环球网记者: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企业界的感受是最明显、最直接,更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主体和受益对象。中国诚信营商研究院一直以来深入一线与多地营商环境优化改革“零距离”接触,作为中国诚信营商研究院院长,专业研究的角度看,您认为各地方政府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还有哪些关键点是需要持续关注发力的?

张英杰:首先,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完善和优化政府核准制和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激发市场活力与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企业从开办、营运到退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其次,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推动流程改造,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降低企业的作业成本,提升企业营商的便利度。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缩短企业项目报建流程,推广区域联动评估,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优化整合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正确处理政企、政资关系,提高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和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建以信用监督为基础,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第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加大信息应用探索创新力度。推进政府各类信用数据归集,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第三方机构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加快推进政府数据与市场主体数据融合开放,支持信用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推动信用产品创新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   

同时,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国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等等。

此外,各地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主动、实时在线监测,以评促建,刀刃向内、自我加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一流,在全面评估各地区的营商环境,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解决企业和市民关心关注的重点,为减少环节、压缩时限,优化办理方式,积极应对经济下行风险、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重要保障和良好支撑。

传递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

环球网记者:“环球网趋势大会—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于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您会和大家分享哪些新的研究成果?

张英杰:“环球趋势大会”作为环球网重点打造的年度峰会IP,持续关注营商环境提升,尤其是在特别不平凡的2020年,更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克时艰,促进全球经济大循环。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传递中国在营商环境优化的具体作法,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的切合实际又卓有成效的努力,把中国的本土化优势或者不弱于发达经济体的方面,传递出去,让世界更加真实全面了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诚信坚持第三方客观独立的标准,从政府营商环境的便利度和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的获得感或(满意度)这两个角度来构建了我们中诚信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池。旨在通过评价政府作为,让政府有真实的改革动作;同时也注重评价企业真实的感受,不只是看政府出台多少改革措施。

另一方面,我们完成了一些区域性营商环境分析报告,金湾营商环境分析报告、斗门营商环境分析报告,并且会根据我们的指标体系来发布一些最新的指数,比如政务信息化指数排名,而这个指标也是我们这次的一个创新点,在国家发改委和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没有的。

同时,我们也一直持续优化中诚信研发的“营商环境分析系统”,以营商环境的各项数据指标监测为核心,整合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纳税等各涉企业务部门数据,分析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政府出台、调整营商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同时追踪各项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改革到位。通过一站式管理平台,实现营商环境的数据归集、实时评估、动态监测、在线督查、生成报告、改进提升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环球网 记者 张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