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谋远话疼痛 多方汇力谱新篇
北京2021年7月24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为响应“中国疼痛战略”号召、增进多学科疼痛管理交流,晖致医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无痛V来”2021疼痛高峰论坛。该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多位专家分享疼痛管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及先进经验,并围绕诊断评估、规范诊疗、全程管理、合理用药、数字医疗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交流。
在此次论坛上,疼痛科、骨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等多科室专家签署《中国疼痛诊疗质量提升倡议》,并就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优化诊疗工具和协调管理方案达成共识,以期提升多学科疼痛管理水平,助力患者早日回归健康生活,共绘“无痛中国”的美好蓝图。
问题凸显,我国疼痛防治任重道远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疼痛是所有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已成为紧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而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正在以每年1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1],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其中,85%慢性疼痛患者严重抑郁[2],32%慢性疼痛患者有自杀倾向[3],一方有慢性疼痛的夫妻离婚率高达75%[4]。
疼痛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诸如身体功能受限、焦虑、失眠、忧郁等严重的身心影响,而且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以最常见的骨关节炎为例,疼痛不仅是患者面临的主要症状之一,而且是阻碍康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腰背痛是造成中国人群伤残负担的第一原因[5],膝骨关节炎对于我国50岁以上患者的致残率高达53%[6]。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患者被动地接受疼痛,并将疼痛“合理化”,认为关节炎、骨创伤等疼痛是很正常的事。实际上,疼痛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多措并举,推动中国疼痛全程管理发展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疼痛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尽管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多学科协作不足、个体化镇痛欠缺、用药不规范等诸多挑战。伴随社会对疼痛预防、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提高我国疼痛全程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根据“中国疼痛战略”部署,现阶段疼痛领域正处于“重点建设、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要通过学科建设与学科协作互融互动、两者协同发展推动政策融动。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教授表示:“从临床上来讲,我们要继续加强多学科疼痛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各科室的优势资源,提升骨科、疼痛科、风湿免疫科、神经科等科室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促进疼痛规范化诊疗的发展。我们更要不断提高疼痛评估水平,优化评估方法,进一步做好门诊、住院以及围术期等不同阶段的疼痛评估工作,为疼痛精准化治疗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要建立镇痛药物监测体系,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此外,中国数字健康产业已展现出巨大优势,我们要加大对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方面赋能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另一方面赋能患者开展自我管理,相信未来其能为中国疼痛诊疗带来更大的获益。”樊碧发教授强调,“我们只有从多维度多举措多方位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提升,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疼痛规范诊疗水平的发展,提升疼痛全程管理的能力,让更多患者再无疼痛之忧。”
创新应用,共享无痛美好未来
疼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有调研显示,引起慢性疼痛的主要疾病类型为下腰痛及骨关节炎。另外,骨科病种多,手术量高速增长,骨关节术后短期和长期生活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手术医生和患者重点关注的内容,而疼痛是骨科手术后延迟患者出院的首要原因。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后出现的身体、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一种急性疼痛。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的急性疼痛可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同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塑,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随着对疼痛认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求无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及时明确术后疼痛原因,尽早、规范地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患者康复既是医生的职责,又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裴福兴教授表示:“术后疼痛主要由手术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引起,因此术后镇痛的关键是要抗炎,要全面抑制手术应激。骨科加速康复(ERAS)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医学模式,通过一系列围术期优化措施以达到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目的。总体而言,骨科加速康复可有效实现减少失血、减轻疼痛、避免感染这三大目标。要注意的是,骨科加速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通力合作形成完整的体系进行全病程管理。我相信,骨科加速康复在临床的有效应用,将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正常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随着我国对疼痛诊疗深入研究、镇痛理念不断进步以及镇痛药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个体化镇痛在疼痛管理已越来越得到重视。与会专家表示,由于不同病人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机制、不同的药物作用机制和给药方式,从而制定最优的疼痛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实现镇痛治疗的最大化获益。
晖致大中华区首席医学官及临床研究负责人于巍表示:“晖致的使命是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命的每个阶段生活得更加健康。在中国,我们拥有二十多个优质药品品牌并已惠及数千万名患者。基于前瞻性的疾病管理理念以及强大的商业能力和先进的数字技术,我们致力于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承接普强在中国市场耕耘30多年的历史,我们获得了医生、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在疼痛治疗领域,我们一直紧密携手政府和多方合作伙伴,积极推动慢性疼痛诊治跨学科合作,建立慢性疼痛综合管理和防治体系,助力实现无痛中国梦。”
[1] 巴衣尔策策克, 等. 北京地区疼痛学科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32(1):54-55.
[2] Sheng J, Liu S, Wang Y, Cui R, Zhang X. 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on and Chronic Pain: Neural Mechanisms in the Brain. Neural Plast . 2017;2017:9724371. doi:10.1155/2017/9724371.
[3] Joseph V Pergolizzi Jr, et al. The risk of suicide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 Nurs Palliat Care, 2018, 3(3):1-11.
[4] https://www.painnewsnetwork.org/stories/2017/8/23/how-chronic-pain-changes-family-dynamics
[5] 董文兰,等.1990与2013年中国人群腰背痛疾病负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2):132-136.
[6]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J];康复学报;2019年03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