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担当、创新、可持续 江苏常州2021年8月2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近日,天合光能正式发布《2019-202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覆盖了2019和2020年两个自然年度,展示了天合光能在公司治理、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绿色经营与生产、可持续发展、公益慈善及新冠疫情应对等方面诸多的成就与亮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始终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2011年起持续编制、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天合光能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战略、实践和绩效。 点击下载《天合光能2019-202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http://static.trinasolar.com/sites/default/files/TrinaSolar_CSRreport_2019-2020_CN.pdf 公司信息披露诚信规范 2020年6月10日,天合光能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光伏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天合光能严格遵循《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信息披露方面,自2020年上市至2020年年底,天合光能累计披露公告共计108份,定期报告3份。高效、透明、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真实、准确、完整的公告内容,树立了天合光能诚信、规范的上市公司形象。 技术创新,勇攀高峰 在2010至2020的十年间,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100亿元,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技术创新平台。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29%,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73%。截至2021年6月,天合光能共21次成功刷新和创造了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 其中,2019年和2020年,天合光能分别完成了第19次和第20次世界纪录。公司始终站在技术前沿,一次次突破自我,引领行业的发展。 210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引领行业发展 天合光能自2019年引领行业最早开始210组件的论证和研发工作。厚积薄发,2020年天合光能全球首发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并率先实现产业化。至尊组件功率最高可突破670W,效率高达21.6%,引领行业正式迈入光伏6.0超高功率新时代。从布局210大尺寸硅片到推出210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天合光能以创新思维,突破自我的理念不断追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天合光能210超高功率组件和系统集成新技术平台已经成为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发展成绩斐然,连续5年“零”碳排放 根据天合光能“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与2015基准年相比,公司到2020年,要实现每单位产品组件(MW)耗电量和耗水量分别下降15%和10%。根据本次发布的报告,天合光能实际耗电量和耗水量的降幅分别达到了59.7%和50.6%,远超原定的目标。在综合产品能耗方面,2019年的综合产品能耗比2015年下降了17.5%,2020年下降29.5%,实际降幅同样远超原定目标中的10%。 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与基准年2015年对比,2019年,天合光能中国境内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下降46%;2020年,该排放量下降68.6%。 截止2021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超过70GW,每年可以实现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900亿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422万吨,相当于植树51亿棵。就天合光能在中国境内的制造运营和研发而言,2019年,天合光能在国内持有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清洁能源发电量超出耗电量0.14亿度;2020年,超出4.12亿度,实现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零”碳排放,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五次实现“零”碳排放,真正实现了用清洁能源生产清洁能源产品。 今年7月,天合光能已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SBTi)全球倡议,承诺加入“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这意味着公司将以自身实际的减排行动,助力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抗疫、生产两手抓,共建无碳新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第一时间发出指令,集结公司全球资源,利用公司在全球各地的网点、办公室,紧急从境内外采购亟需的抗疫物资,先后捐赠到国内及海外疫情爆发地区。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内部应急机制、开展员工关怀,实现疫情的控制和生产经营的保证。 “我们相信,一个新能源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来临,一副美好的未来画卷已经展开在眼前。天合光能将牢记心中使命,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大的责任心和良知心来履行责任、回馈社会!”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我们希望与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并进,全力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大潮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构建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无碳新能源世界持续奋斗。” (本报告参照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发布的《GRI可持续发展报告统一标准2018》(GRI Standards)“全面”符合方案编写,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披露要求撰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