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11月7日 /新闻稿网 - Xinwengao.com/ —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患者基数大,使得疾病的“危险系数”不断增加,患病率逐年攀升。由于空气湿度减小、过敏原增多、早晚温差变大,秋冬季更是哮喘病的高发期和多发期,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引起哮喘发作。

11月7日,全球呼吸领域领导者葛兰素史克(GSK)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合力超越,畅享呼吸”。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莅临现场,就哮喘防治与自我管理话题进行分享并总结了我国呼吸慢病防治20年发展征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现场分享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现场分享

全国哮喘控制率不佳,抗炎规范治疗是改善现状核心所在

根据《柳叶刀》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在4.2%,全国约有4570万人,加上20岁以下的患病人群,总共约有6000万左右哮喘患者[1]。在患病率高位运行的同时,哮喘控制率虽然比10年前有所上升但总体仍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2],超过70%的患者哮喘控制不佳,距离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哮喘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哮喘控制理想的患者,无哮喘症状且肺功能正常,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回归正常生活,长期规范化治疗在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2020版中国支气管哮喘指南》指出,通过规范的诊断及治疗,80%~90%哮喘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3]。自1995年全球第一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纠正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来,抗炎就成了治疗哮喘的关键,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哮喘长期控制性治疗首选药物。

周新教授表示,“现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相较刚工作时明显减少,除了得益于哮喘新药和装置更新迭代以外,患者本人及家属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态度也从抗拒到逐渐接受与认可。因为90年代以前讲到用激素,别说患者不愿意用,我们医生也不愿用,害怕有副作用,当时的顾虑很大。事实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量非常小,以微克为单位,长期使用不但不会有明显副反应,还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严重急性加重的风险和控制症状。”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成未来突破点

哮喘防治“完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院内与院外、医生与患者两大场景和两大主体之间的协同。“哮喘全病程管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极为重要。”周新教授介绍,“第一,患者本人一定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晓疾病的严重性,提升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长期的疾病管理模式;第二,患者要知道疾病发作的预警信号以及药物的储备知识;最后,要坚持规范化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没提出停药就需坚持天天用药,万万不能减次或减量。高发季到来,哮喘患者注意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和装置、坚持治疗,尽量离过敏原,避免反复发作、急性加重的可能性。”

目前基层哮喘的诊疗水平与大城市医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大部分患者分布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务之急是明确建立起哮喘的诊断流程。对此,周新教授补充,一方面要提高肺功能仪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置率与使用率,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普及度和可及性。周新教授表示,“在全国基层进行哮喘、慢阻肺防治巡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基层医院还停留在使用沙丁胺醇的‘老路’上面,连糖皮质激素都没有,没有好的‘武器’便无法很好地‘胜’疾病。希望将来在县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中能看到大城市三甲医院中正在使用的基本用药,我们所讨论的最新研究和理念都能够走进中国大江南北、壮阔山河中。”

呼吸慢病走过三大阶段,现处在21世纪“最好的时代”

“曾经因哮喘急性加重来急诊室打点滴、抢救住院的比例非常高,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作为医生我们是感到非常痛心的……”周新教授回忆起来满是惋惜。从“名医不治喘,名医不治咳”到全国基层医生具备哮喘诊治能力,从支气管扩张主导治疗到糖皮质激素为基础,随着中国医学界对呼吸疾病了解的深入,哮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系列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各层级医疗机构陆续展开,深入探索我国哮喘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疾病进展等特性,以促进精准个体化治疗。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学科建设、临床研究、治疗理念还是治疗方案,中国呼吸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长足的发展,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慢病防治已走过探索建设、快速发展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其中,2002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合制剂问世、随后大众对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是周新教授认为的两大里程碑式进展,“二十年后,现在鲜少有哮喘患者进急诊的情况,充分说明在遵医嘱、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急性加重、威胁生命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哮喘防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未来的突飞猛进奠定坚实基础。”

周新教授表示,“在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方力量各界伙伴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已进入呼吸慢病防治‘最好的时代’。下一个十年、下一个呼吸慢病防治阶段会是什么样?那一定是呼吸慢病能获得国家、政府、公众、患者更多关注,一起为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治水平以及公众的疾病意识做出更多贡献,守护健康中国肺。”

[1] Huang K, Yang T, Xu J,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2019;394(10196):407-418. doi:10.1016/S0140-6736(19)31147-X

[2] 林江涛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40(07): 494-498.

[3]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12)